科技十足的名字,总会让人觉得是噱头,那么除去名字带来的加分,“智慧餐厅”到底是什么?
“有一千个读者,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,对于智慧餐厅的理解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,比如三千客(主营点单、收银、管理系统)认为“系统提升管理,数据驱动增长”,钱方(主营支付解决方案)认为“每个餐厅跟顾客可以通过系统、硬件等便利的方法产生更深度的联系和互动”,美味不用等认为“基于云技术、物联网,餐厅运营的所有环节都IT化、智能化即智慧餐厅”…..其实,不论你相信哪种理解,实际上落到本质,“智慧餐厅”就是用“技术赋能商家”,帮助后者提高效率,或者优化体验。
之所以餐饮服务商喊得如此火热,一是 3.96 万亿餐饮市场规模的诱惑,二是餐饮行业运用技术比例低得可怕,并不是技术本身高超地让人惊奇。以餐饮企业使用频次前五(截止 2016 年 11 月)的工具来讲,它们分别是以雅座为代表的“会员营销”、以小雅为代表的“餐饮 crm”、以二维火、米客互联为代表的“扫码点餐”、以美味不用等为代表的“预约排号”以及主要应用于丽人、KTV、运动健身等泛行业业态的“商品管理”……这些技术在其他行业早已广泛应用,比如,在 1986-1990 年这 4 年间,日本的连锁便利店就依靠完善的 ERP 系统、库存管理系统提升了供应链管理能力,CRM 系统也早已在强销售性质的公司普及。
零售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很高
那为什么,诸如吉野家、乡村基、霸蛮、五芳斋、永和大王在内的,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做智慧餐厅呢?理由其实很简单,因为餐饮企业,尤其是快餐,经营问题越来明显:高峰时段人手忙不过来,服务效率低,消费者排队、点餐、取餐体验差,另一方面,人力成本逐年升高,客单价上升幅度不大仅 36 元,在所有品类中排名垫底,甚至低于饮品的客单价 39 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