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标管理。
01
要想了解目标管理,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目标的重要性。
简单的说,
时间是按照“过去——现在——将来”的顺序依次流逝的,事情也是这样发展的。
但在潜意识或者大脑中,却不是这样。
在我们的潜意识或者大脑中,将来是首先到来的。
如果没有“将来做什么呢”的想象,我们脑中的时间便不会流动。
没有目的地,我们的大脑便无法向身体发出行动的指令。
由此可见,目标是引导行动的关键,也是证明行动所具备的价值的前提。
好了,现在我们来看看目标管理。
目标管理这个概念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。德鲁克于1954年在他的著作《管理实践》中提出的。
百度百科:
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,以人为中心,以成果为标准,而使组织和个人取
得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。目标管理亦称“成果管理”,俗称责任制。
他认为,
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,并不是投入工作之后才有目标,而是先制定目标,然后才开始工作,因为每一个人的工作都需要依靠目标来引领。
说句人话就是,
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,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工作。
是不是感觉听起来挺简单的。
可即便是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,我们还是很难做好。
因为,
我们太过注重“务实”,太过注重“干”,想着我只要干了就能得到应有的回报;
但实际上呢,
我们无法忽略“务虚”对我们工作学习的指向性和导向性。
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,
有太多太多的人是指令接受者,
接受命令后立刻埋头苦干,却很少花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路,思考自己的工作目标。
他们根本不会关心自己的工作目标是不是足够明确,自己是不是能把握工作方向。
因此他们不知道自己适合何时执行任务,不清楚自己该如何更合理地操作,也搞不清楚自己应该做到何种程度。
他们认为多花一分钟去想别的事情都是在浪费时间,只要自己低头硬干就一定会成功。
可是,
很多时候,勤奋、努力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把工作做好,也并不意味着能把工作做对。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加班加点却没有效率,而工作轻松的人反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。
02
近,看到了熊秉元老师的一句话:
有目标比没目标好,做错比不做好。设法改善自己的目标,大致上不会错。有目标的好处,是思考上又一个明确的参考坐标。
——熊秉元《正义的成本》
现在,我们都知道有目标很重要。
可是我们该如何做好目标管理,或者说我们该如何明确我们的目标呢?
这里,Q sir 根据自己的经验,介绍一下明确目标的三个步骤:明确终极目标、确定阶段性目标、认定典范。
首先我们来看,明确终极目标。
说白了,就是一定要想清楚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这是我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,也是我们人生坐标系的终点。
毕淑敏曾经提出过心灵七游戏的概念,其中第六个游戏是:
写下自己的墓志铭,
“当你死去,你希望在你的墓碑上,你的朋友、家人写下什么样的话语?”
这个评价是你一生的写照,也就是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。
这才应该是我们的终极目标。
你说我想赚钱,好的,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,干什么事情,你都是为了赚钱;
你想成为一个万众敬仰的人,没问题,你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受人敬仰;
你说我这一辈子只要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就好,那好,你的人生也绝不会超过平淡安稳这个界限。
你的终极目标基本上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,没有人会超过自己所设的终极目标。
因此,明确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的重要。
但是 ,我们人性里共同的弱点又决定了只有一个终极目标是不够的。
因为我们总是过于迷信即时反馈带来的快感,根本不愿意停下来想一想这个对我的目标实现到底有没有帮助。
因此会有很多人一下子花钱买很多付费的知识产品,可却不知道该从何看起;会有很多人贪多求全,什么都想学,却什么都学不精。
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确定我们的阶段目标。
简单说,就是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确定当下适合我们自己做的事情。
而当你明确你的阶段目标后,会自动把意愿增强,把它当作重要的事来做,这样,自然会和其他事情区分开。
举颗栗子,
Q sir 原来是那种不追剧会死,不看电影会疯的狂热粉,但是现在 Q sir 幡然醒悟,认识到对自己今后发展方向真正有益的是读书学习和持续的输出,因此Q sir 把剧和电影都戒了,游戏也不玩了,还天天早上爬起来学习。
并且 Q sir 给自己定下了每两周一本方法论的书、每周两篇输出的年目标。
坚持了一段时间,Q sir 不但没有疯没有死,反而感觉过的更充实更有活力了。
这是因为,我们的阶段目标一旦实现,就会对实现下一个阶段目标产生期待,形成正反馈。
所以我们会越来越有干劲。
但是呢,人人都有犯懒的时候,我们可能会出现一段特别难熬的时间,静不下心来,什么都不想做,哪怕明明知道这一阶段的目标还没有完成,也只想先混过这一小段时间。
其实,这很正常。
但是我知道上进的童鞋都想给自己上一道保险,都想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。
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认定典范了。
直说,就是寻找一个榜样。